2019年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创新技术交流会

来源: 集团内部 发布时间: 2019-08-14 23:23:31

本月8号,本人有幸代表公司参加由浙江省市政行业协会主办的2019年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创新技术交流会暨海绵城市建设新材料新品展示推介会。经过两天的会议,我对“海绵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2月31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从此,海绵城市的建造提上了日程, 2015年4月,16个试点城市正式公布,“海绵城市”也从概念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海绵城市呢?在本次会议中,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前虎院长给出了系统的解答,所谓“海绵城市”,是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通俗说法。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等形式。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

我们单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在今后所承建的项目中,必定会接触越来越多的“海绵”。根据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王贤萍副院长在会议上讲解的《从0到1的突破和不完美——嘉兴海绵城市建设总结和思考》中我们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棚改紧密相关,涉及房地产、道路、园林绿化、水体、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对于老旧城区占比较大的特大型城市,相对新城区,老旧城区确实面临空间条件有限、改造难度大等问题。但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多添置一些“海绵体”反而更具可行性。

设计建设过程中,既有的老旧建筑可通过雨水管断接技术,利用社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市政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也可将老旧社区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在,施工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带来许许多多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标准。我们公司拥有市政公用工程一级资质,在这一切新的事物面前,要走在前头,在行业中做领跑者。

9日,会议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及新材料新产品交流。宁波、温岭、兰溪各市的行业精英分享了各自在发展海绵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经验。

首先,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须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无论南北城市,新老城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还面临着导向上的不同。新城区应以目标为导向,将建设理念和目标纳入规划。老城区应以问题为导向,避免盲目全面翻挖,应结合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等工作同步推进。其次,技术支撑不充足。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性强、创新性强,单一的设计院所还未跟上新的理念要求,准备不足;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各专业间缺乏相互融合,特别是专业间已有的标准互不协调;应用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这些均需要在未来逐步完善。

各位专家的座谈交流会结束后,各位与会人员还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成果的现场学习与交流。现场查看了“兰溪市扬子江公园”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现场的查看,我们对海绵城市有了更具象化的了解,从材料到工艺再到一些结构的节点,都很好的展现了海绵城市的独有特性。对我们今后从事这方面的施工有了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