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革命圣地 寻红色记忆”——延安之旅感想

来源: 集团内部 发布时间: 2023-03-30 09:49:06

 延安——我心目中一块神圣之地。在我小的时候,我便在书本里就念到了它的历史,长大后我又在电视里看到了它的风光。虽然我知道延安的风景没有太多秀丽,但它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都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的冲动想法。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这块期盼已久的“红色土地”。在这里,我看到许多革命痕迹,这些痕迹是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战斗过和生活过所留下的,能亲身感受一下他们传承下来的延安精神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

  延安的早春还是有些冷的,走在外面的我们时不时会感受到冷风袭来,但队员们个个都精神抖擞,跟随着讲解员一起走进了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在里面我们参观了关于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的纪念展厅,感受那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和工作,看着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把把破旧的倚子、简陋的生活和办公环境......这无不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的革命故事,还有那一座座窑洞、一间间旧居都记载了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足迹。子长市(延安市代管县级市),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的故乡。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子长人民在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的领导下发动武装斗争。打土豪、分田地、除恶霸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510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117日,中共中央进驻瓦窑堡,从此,瓦窑堡以革命红都著称于世。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七个月零14天,这七个多月是中国革命走向历史性转折的七个多月,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把七大会议提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总方针应用到中国实际上来,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后来中国共产党率军东渡黄河进行直接的抗日作战,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中国红一方面军也从长征到达陕北时的7300名红军发展到后来的3万余人。

 延安精神不是书本上可以抄下来的理论知识,它是长期在革命实践中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光辉著作,领导并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党性。在这充满幸福的和平年代,我希望我也能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于自己工作的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我的忠诚、汗水和激情,来为实现企业升特做出一份贡献!希望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使伟大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访革命圣地   寻红色记忆”——延安之旅感想